南·戈尔丁
南·戈尔丁
南·戈尔丁(Nan Goldin,1953年9月12日-)是一位美国摄影师。她在纽约、柏林和巴黎生活和工作,是美国最受瞩目的摄影家之一,她可谓是当今私摄影的鼻祖。

南·戈尔丁
她与各种自我放逐于美国主流社会以外的青年人共同生活。在这期间,戈尔丁怀着“自己记录自己的历史”的愿望,开始以摄影方式如实拍摄他们的群体生活,不作任何修饰,赤裸裸地展示了处于社会主流边缘的一部分美国青年的生活状态。


1991年,米斯蒂和吉米·波莱特在出租车上,纽约。© 南·戈尔丁

1992年在曼谷举行的Second Tip, Toon, C, So and Yogo时装秀。© 南·戈尔丁。
戈尔丁1953年9月12日出生于美国华盛顿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她是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她在 14 岁的时候离家出走。这些作品最初是以有音乐背景的幻灯片展览形式在美国的各个美术馆展出,并于1986 年以《性依赖的叙事曲》为名结集出版, 引起巨大反响。 她甚至在这本摄影集中放入了自己被男友打得鼻青眼肿的形象, 以此打破摄影者只是观看者的惯例,开创了一种大胆地将私人生活纳入纪实摄影视野的新型体裁。南·戈尔丁的《性依赖的叙事曲》是摄影史的另一座丰碑。南戈尔丁用彩色反转片大量拍摄自己和周围朋友们的生活,包括吸毒、同性恋、暴力、性爱、感情危机等等,书名取自德国著名剧作家贝托尔德·布莱希特的代表句《三便士歌剧》第2幕中的一首歌。戈尔丁的这批作品最早是以幻灯片的形式在纽约的一个音乐酒吧里放映供自己的朋友圈观赏,因此选择了这个比较音乐化的名字。在前言中,戈尔丁将本摄影集形容为一本给自己部落的人翻看的日记。格尔丁和他的私摄影实践对摄影界产生了深刻影响。格尔丁继续了拉里·克拉克开创的私摄影,拍摄自己生活形成私人化的视觉日记公开展示,而后成为群体与时代的剖面,我将是你的镜子。

戈尔丁11岁时,她18岁的姐姐自杀身亡,长大之后他才知道父母亲为了中产阶级的体面隐瞒了姐姐吸毒的事实,这件事让他意识到,故事可以改写,记忆却不能。于是拍照就成为她进行记忆的手 段,戈尔丁说:“我的目的就是让生活感觉保鲜”。拍照就是写日记,一张张照片就是一片片视觉日记。对于观众而言,观看摄影师的私人视觉日记就是获得邀请函,进入到另一个人的私人事件。

在格尔林拍摄《性依赖的叙事曲》时,照相机就是他身体的一部分,拍照就像说话吃饭睡觉一样。戈尔丁说这些照片来自关系,而不是观察。在私摄影之前,摄影师总是强调观察而忽略了关系的价值,正是这种关系决定了私摄影影像的巨大价值,因为摄影师与被摄者及现场的关系,自然而然的获得了拍摄的许可,依靠这种拍摄的自由度记录下这一社会群体的自然状态就有了可能。因为摄影师深陷其中,反而得到了客观。这样一来,通过私摄影的实践,摄影界奉若神明的原则:“保持距离进行冷静观察,从而获取真实”的原则遭到了质疑。布列松时代的,代表公众去看到,罗伯特·弗兰克开创的个人化的观看,本质上都是观看。摄影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世界和他人进行观察,而在拉里·克拉克、南·戈尔丁的私摄影中,摄影者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拍照不是为了观察,而是为了给自己和群体留下视觉日记。拍摄中存在着被摄者——照相机——摄影者这样一组关系,一般情况下摄影者选择拍摄的主体,通过照相机将主体转化为影像,完成摄影的整个过程。在私摄影中被摄者——照相机——摄影者三者关系得到了重新界定,被摄者与摄影者实际上同为一体,摄影者与被摄者属于同一群体,也在群体内活动,其特征和被摄者一致,摄影者拍摄他人,本质上就在拍摄自己。拍摄自己的活动,拍摄自己的状态,拍摄自己的情绪,因此被摄者仿佛是摄影者镜子中的出现,“我是你的镜子”。更进一步来说,这种对三者关系的重新界定和思考,导致了摄影师使用自拍的方式来构建影像,既然拍摄的可以是我在镜子中的影子何不直接拍摄我自己,这时传统的摄影者变成了被试者。三者关系出现了反转。南·戈尔丁的作品中出现了一些自拍,例如戈尔丁被男友打得鼻青脸肿的肖像。在此之后的当代摄影中,自拍也成了一个重要的主题。

与同时代的其他摄影师相比,戈尔丁在私摄影领域有所突破,尺度更大,成就也更大,因此更受瞩目。他的这种拍摄风格给后来者以相当大的启示。
批评
很多摄影师,特别是学生,希望拍摄感觉忠实于他们自身身体和情绪体验的个人化影像。他们遵循南·戈尔丁和提尔曼斯等人的榜样,拍摄自己和周围环境,期待这些影像能够反映他们自身感觉的强度。不过,在摄影教育的语境下,这样的影像被批判成是要素主义的、陈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茫然地脱离了更广阔的世界,而且无法控制与观众交流什么,如何交流。然而对于摄影师们来说,这种模式仍然非常有吸引力。这似乎提供给他们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本真的、创造性的自我,即便再多理由充分的批判也无法劝阻他们。当文化普遍开始为社交和广告的目的而大量地生产这类影像时,这一冲突就变得越来越紧迫了。 在学术领域和大众文化的诸多方面,过去半个世纪里,后现代主义有关碎片化的、社会建构的自我这一观点,让笛卡尔启蒙主义统一而自主的主体的观点黯然失色。然而大量艺术摄影仍然在探讨自我的概念,摇摆于传统的自我表现概念与一系列更加矛盾的立场之间。————Lucy Sou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