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实主义摄影
Surrealisme Photography
超现实主义(法语:Surréalisme,荷兰语:Surrealisme),指的是一种从法国巴黎和会开始的文化运动,直接地源于达达主义,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其理论背景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强调直觉和潜意识的艺术风格。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或简称为超现实。
超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得到确立,是此派理论家安德烈·布勒东于1924年在巴黎发表第一篇“超现实主义宣言”以后。在宣言中他给超现实主义下了定义:“超现实主义,名词。纯粹的精神自动主义,企图运用这种自动主义,以口头或文字或其他任何方式去表达真正的思想过程。它是思想的笔录,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赖于任何美学或道德的偏见”,“超现实主义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消解,创造出一种绝对的现实——也就是超现实”
人们对这场超现实主义运动了解得最多的是无法确认的原理和超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艺术家将作品画的像照片一样,制造出让人感到不舒服,觉得不合逻辑的意象,在作品中把日常的东西变为怪异的生物,还发明了许多利用无意识去表达自我的画画技法。
超现实主义作品的特点大多是惊讶元素,强烈反差物体的并列和反逻辑。但许多超现实艺术家不仅将他们的作品看作一种艺术,更将他们看成一种哲学和一种宝物。布勒东明确指出超现实主义首先是一场革命运动,自这以后,超现实主义运动又增添了共产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元素。
曼雷说:“与其拍摄一个东西,不如拍摄一个意念;与其拍摄一个意念,不如拍摄一个梦幻。”曼雷通过自己的努力拓展了摄影艺术所能达到的领域,并使摄影艺术与其它视觉艺术获得高度融合。
超现实主义源于字符主义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期间最主要的文化活动中心在巴黎。1920年以后超现实主义运动蔓延至各个领域,最终影响全球多个国家及语言的视觉艺术,文学,电影和音乐,乃至政治思想及政策实施,哲学及社会学理论。
代表摄影师:曼·雷、 克拉伦斯·约翰·劳克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