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客观主义摄影
新客观主义
“新客观主义”(德语: Neue Sachlichkeit)最早出现在德国绘画界,代表当时的现实主义倾向,后来延伸至摄影界。产生于1920年前后,与美国的“直接摄影”基本同时代,且美学思想也非常类似。
二战后,以德国杜塞尔多夫学派为代表的摄影师继承和发扬了新客观主义,对后续摄影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客观主义”意在强调与当时沙龙味十足的画意摄影决裂,倡导放弃后期加工,而以极其理性的客观的态度,以及源自机械的、精确而细腻的图片来探索客观事物的本质。
“新客观主义极端细致、不偏不倚的手法与哲学有着共鸣。欧洲大陆哲学,特别是德国哲学传统自从启蒙运动以来就严格地把重点放在可观察的事物上。对于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和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helm Fiedrich Hegel)来说,物质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互动的领域,赋予我们作为主体的体验。”换句话说,与新客观主义摄影——以及相关的当代项目——联系在一起的视觉策略,可以被视为是对世界上的事物的哲学理解的辅助,也是对于我们与这些事物的关系进行的思考。” ————Lucy Soutter
批评的声音
这些摄影师尝尝乐于强调自然物和工业人造物的有序形式,而不是他们的差异和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