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艾伦·马克
玛丽·艾伦·马克
美国女摄影家玛丽·艾伦·马克(Mary Ellen Mark,1940-2015)。1962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绘画和艺术史美术学士学位。工作不久后又重返校园攻读新闻摄影硕士学位。1967年搬到纽约担任摄影记者,1969年开始进入电影产业,参与摄影工作。1974年,她制作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护照》。1977年,玛丽·艾伦·马克加入玛格南图社,直到1981年离开。1983年,在为《生活》杂志的拍摄项目中,玛丽·艾伦记录了西雅图街头无家可归的青少年被扔进肮脏的成人世界的悲凉。后来她与丈夫Martin Bell共同将这些见闻制作成纪录片streetwise并获得1984年奥斯卡的最佳纪录片提名。1988年,她开设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也经常为大家带来摄影课程。2015年,玛丽•艾伦•马克病逝于纽约曼哈顿,享年75岁。

玛丽·艾伦·马克
1940-2015
出版了11本摄影集: 《护照》(1974);《81号病房》(1979);《弗克兰德路》(1981);《加尔各答特里萨修女的慈善活动》(1985);《摄影故事:工作中的摄影家》(1992);《Streetwisie 》(1992);《玛丽·艾伦·马克25年摄影集》(1991);《印度马戏团》(1993);《人像》(1997);《求救的喊声》(1996);《玛丽·艾伦·马克:美国奥德赛》(1999)。 玛丽的摄影作品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曾展出。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职业生涯中,玛丽•艾伦•马克在各地记录下蕴含高度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像。她在《生活》《纽约时报》《纽约客》《滚石》《名利场》等媒体发表自己的作品,通过她的众多书籍、展览和编辑杂志作品,获得了全世界范围的知名度。她被称为纪实摄影家、社会纪实摄影家、人像纪实摄影家,甚至心理纪实摄影家。她的杰作被誉为“纪实摄影领域的里程碑”。她被认为是当今国际摄影界最令人尊重和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家之一。

《流浪的一家》
这幅震撼人心的人像作品是玛丽·艾伦·马克在为《生活》杂志工作期间拍摄的。照片来自《生活》杂志某一期的封面故事,故事报道了无家可归的达姆一家人,记录下他们为了生存,每一天所经历的挣扎。马克所拍摄的这幅照片,效仿了多罗西亚·兰格在 19 世纪 30 年代拍摄的著名照片《流浪的母亲》。这幅照片中的一对夫妻,温柔地相拥在一起。孩子们看向车外,眼神中流露出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封面故事由安妮·法迪曼撰写,她在开篇中描述了一家人现在的居所,一辆 1971 年产的别克云雀轿车,没有引擎盖,在驾驶员的那一侧也没有窗户:座椅上的大 部分坐垫装饰都不见了,如果这家人穿短裤,他们的腿上就会留下弹簧硌出的红印子。车里很难闻,被一只叫伦尼的斗牛犬破坏的一团糟。大部分时间,狗都被拴在右前座的靠颈上。伦尼是一种地位的象征,一种潜在的攻击武器,一件可爱的小玩意儿,也是对达姆一家曾经的证明。正如迪安所说,“证明是曾经辉煌过的。尽管所有人都不这么认为”。

《Streetwise》









《蒂尼:重访生存之地》
80年代初于,玛丽·艾伦·马克在西雅图拍摄的另一个项目:记录包括性工作者、皮条客、流浪汉、瘾君子在内的各种边缘人群;而作为该项目的延伸,《蒂尼:重访生存之地》则将重心放在了其中一个人身上:照片的主人公叫艾琳·查尔斯(Erin Charles),工作时则使用化名 “蒂尼”(Tiny);当时她年仅13岁,就做起了性工作者。 玛丽·艾伦·马克从那时开始拍摄蒂尼,一拍就是30年,见证了她从怀揣梦想的少女到滥用毒品、遭受暴力、生下十个孩子、人生支离破碎的全过程。



























《印度马戏团》














《81号病房》
著名的《81号病房》(《Ward 81》)里的作品,1976年Mary Ellen Mark 与社会学者 Karen Folger Jacobs 获得许可,得以住进俄勒冈州立医院,那是一家精神病院,并采访拍摄那些女人。他们在那待了36天。在那里她和病人一同生活,了解她们,克服不少困难。和她们交谈。《81号病房》出版引起不小的社会轰动。







《Passport》









好莱坞经典片场实录
60年代后期,玛丽·艾伦·马克受邀成为上百部电影的“特聘剧照摄影师”。在那里,导演指导演员进入角色,摄影师用光影讲述故事,灯光师、美术师和化妆师通力合作,他们一起打造出另一个超凡的世界,而这一切也为玛丽·艾伦·马克的创作带来了全新的视觉灵感。
她“在泥沼里蹚来蹚去”,用相机记录下了《爱情神话》《现代启示录》《飞越疯人院》《红磨坊》《理发师陶德》《查理与巧克力工厂》等影史佳作的片场,并在上百个片中拍摄的几千张图片中挑选,集结成一部摄影画册《幕后》。












其他



评论
她通过镜头记录下了那些被社会边缘化的人群的真实生活,让人们更加关注他们的生存困境和内心世界。同时,她的作品也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让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玛丽长期关注的是一系列的社会文化主题及议题,她以人性的力量注视边缘人物的生存状态,拍摄的题材包括精神病人、妓女、吉普赛人、失明儿童、大马戏团、街头的流浪少年等。靠近、揭示、理解和展现某种独特生活方式的复杂性和丰富变化的愿望,使玛丽的摄影充满了个人化的风格。”
“摄影完完全全地打开了我的人生,因为我能够幸运地看到其他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看到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们如何生活,富人,穷人,好人,坏人。”——玛丽·艾伦·马克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